3S农业网 >> 凹叶木蓝

施奠东从世界名园胜境中窥探园林行业发展形势薄叶卷柏

2022-07-13

施奠东:从《世界名园胜境》中窥探园林行业发展形势

12月17日消息:(记者/毛怡群;撰稿/项佳波)《世界名园胜境》丛书第一卷自2014年6月出版发行以来,得到行业热烈的反响。该丛书一共分为六卷,其中第一至第四卷为欧洲;第五卷为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第六卷为亚洲(中国除外)。全套丛书是由作者从150多个世界名园及110多个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实地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中遴选出4000多张照片,并配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以地区、国家为经,以名园、胜境为纬而构成的一部集景式书籍。

该书籍涉及世界主要的流派以及雪山、冰川、森林、湖泊、湿地等各类自然,古园林、古宫苑、古神庙、古遗址等各类历史文化景观,图片精美、观念新颖,其揉入了作者半个多世纪丰富的从业经验。凭借独特的视野,作者为广大风景园林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高品位、高水准、高质量且极具震撼力又具有启迪意义的可流传后世的佳作。该书籍对风景园林的研究、教学、、和管理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世界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钟情于园林文化的人,即便不能亲临世界园林,也能从《世界名园胜境》中体味到一番园林情趣。

谈到《世界名园胜境》,就不得不谈其作者之一——施奠东。施老1961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从事风景园林工作50余年。高级工程师,著名风景园林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总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中国公园协会副会长。近日,记者有幸再一次采访了施老,并与其进行了一次受益匪浅的长谈。

施老表示,他一般会利用近半年的时间作准备工作,通过对考察路线的选择和最佳观赏季节的拍摄,以照片的形式让大家真实、专业地观察到世界的园林和胜境。

关于世界园林的发展,施老指出,在18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我国园林凭借先进的思想文化,独特的审美意境,以及精湛的造园技艺,站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前沿。受东方园林的影响,西方园林中出现了以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造园风格。他曾多次说过“东方园林看中国,西方园林看英国”。到19世纪,欧洲人对自然风景式园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随后,一种将对称规则式布局元素渗入自然式布局中的混合式园林诞生。

纵观园林发展史,施老表示,园林不仅是一种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间艺术。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像园林艺术那样——从创作开始就一直处于动态之中。他认为,园林传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经过人文、经济、自然、气候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历史验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整和完善的过程。他表示,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园林名园,绝大多数不完全是原始作品。尽管其总体布局反映了当时的风貌,但是在不同程度上,他们都经过了一定的修整、改造和充实,因此即使是古典园林,其中很多反映的也是近代乃至当代的造园和管理水平。

在谈及《世界名园胜境》第七和第八卷内容时,施老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我国近十几年住宅、公共园林方面的历史。他以“该干预的不干预,不该干预的瞎干预”来指出我国时下以乱用新概念来掩盖破坏自然的本质。针对我国地产景观行业,他指出,一些园林景观从业者心浮气躁,以至于陷入投资体制和形象工程的恶性循环中。有些工程,不尊重科学规律,脱离实际情况,一味地赶工期,追求“交房效果”,最终导致呈现的艺术效果不伦不类,而生态效应也很差。

风景园林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涉及工、农、理、文、管理学,并同时融合科学和艺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典型交叉学科,其对园林从业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施老说,《周礼?考工记》上有句话叫“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既要符合此四者,也要靠平时“养”出来。园林不仅是一项工程技术,同时还是一个艺术工程。而一个优秀的园林从业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才有可能更好地展现园林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做到古典与现代相融、东方与西方共通、时尚与传统兼容。

我国传统园林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对世界园林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施老表示,作为在世界园林界享有声誉的中国,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有弱国的心态,同时更不能固步自封,在将我国传统园林中的优秀精华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同时,还应树立向国外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的态度,两者不能偏废。

就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而言,施老指出,在经历了开创时期、低潮时期和现在蓬勃发展时期,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学正处于学科发展的关键阶段。他表示,我国风景园林学已从传统园林学转向如何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层面上。虽然各种学术观点并存是一门学科发展的正常文化现象,但是,他认为,当前风景园林界在理论或者实践方面存在太多迷惘和缺失。他指出,目前,我国仍旧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将西方风景园林优秀的科技和艺术加以消化吸收和融会贯通,更多的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照搬硬套,甚至有人把一些西方的文化“垃圾”当作“宝贝”引入国内,误导大众,以致浪费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

谈及园林行业的发展,施老引用了清代涨潮在《幽梦影》中“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和清代钱咏在《履园丛话》中“造园如作诗文”的古典名句。他认为,园林是做地上的文章,中西风景园林的融合,不仅需要风景园林师读懂中国园林这部卷帙浩繁的史书,还需要其了解和认识西方风景园林。而我国风景园林学发展到现在,学习西方园林,其根本归宿仍然是立根于我国的沃土,把自己大地上的文章做好。

就如何做好“文章”,施老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归纳起来可称之为“三字经”,即:掌握“三相”;熟悉“三品”;实践“三构”;达到“三境”;反对“三伪”。所谓“三相”,指的是造园者必须掌握“相天”、“相地”、“相人”的知识。施老指出,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关系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态观,也是造园者日常工作接触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只有把“天、地、人”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达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造园才有深度、有厚度,最终可达到事半功倍。

“三品”,指的是造园者在“品园”之前必须懂得“品物”、“品景”、“品神”。他指出,造园者需要充分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形态、生态、生理、生长发育规律、物候、季相等特征,同时还要充分掌握在布局、结构、空间、地形和植物配置上的各种造园形式美规律,在此基础上,使园林作品呈现出“文已尽而意有余”之境,让人产生联想,做到情景交融,这才可算为优秀的园林作品。

“三构”,指的是“中外”、“古今”、“科艺”同构。他认为,优秀的园林应该将古与今、中与西、科学与艺术融于一体,做到不膜拜西学,立根基于中国,才能使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三境”,即孙筱祥先生提出的“生境”、“画境”和“意境”。施老认为,园林在呈现出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具备诗情画意,这样才能意韵悠扬,境界深远,从而使观者动心,品者动情。

造园者在掌握运用“三相”、“三品”、“三构”、“三境”之外,还得正确看待“三伪”现象。施老指出,当今世界乱象丛生,其中“伪生态”、“伪科学”、“伪艺术”的现象甚为严重,而且还影响和迷惑了不少青年学者。他指出,风景园林学要想正常、健康的发展,必须建立正确的“生态、科学、艺术”价值观。

最后,施老借助《世界名园胜境》寄语渴求知识的青年风景园林师们:扎实渊博的知识是坚实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必要的历练。要想真正进入这个综合性的知识领域,并且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做到观中外、览古今、鉴历史、辨真伪、识美丑。

电动校车

钢板起重钳DHQ价格

椰子酥

崇仁县惠农农资经营部

新恒达机械价格

湖北省沙市床单总厂进出口部

桐乡市崇福宏亿皮毛制品厂

孝义市武大郎烧饼店

五线车价格

永嘉县桥头镇桥西农家乐餐馆

友情链接